手机版

校友动态

坚守西部的“黄大年式”教师团队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1-12-15

2017年底,教育部公示了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评选结果,共有来自全国200所高校的201个团队入选,团队负责人基本都是各自领域领军科学家和知名学者,包括数十位两院院士、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青、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。入选的201个团队除了黄大年生前所在的吉林大学入选两个团队外,其他199所高校各有1个团队入选。

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朱彦鹏教授负责的“西北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师团队”成功入选。

“西北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”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由朱彦鹏教授于1996年组建。二十多年来,团队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科薪火相传、砥砺奋进,谱写了无悔的华丽篇章,成为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、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甘肃省创新研究群体,团队多名教师先后获得全国师德标兵、甘肃省师德标兵等多项荣誉。他们坚持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,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,编写了大量的专业教材,建立了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制度,2部教材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,6门课程成为甘肃省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,先后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,二等奖2项。团队负责的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团队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。

经过长期积累,团队形成了特色鲜明、优势突出的四个研究方向,即:湿陷性黄土工程与灾害防治、复杂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与健康监测、复杂钢结构与组合结构、土木工程材料。2012年,“西北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”团队入选甘肃省创新研究群体,2013年成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发展计划,2017年获得滚动支持,团队所在的土木工程学科2016年入选兰州理工大学红柳国际一流学科建设层次,2017年入选甘肃省一流特色学科。近五年来,团队教师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,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5项,总经费达到2700万元;发表论文800余篇,其中,SCI、EI论文200余篇,出版专著6部,取得国家授权专利50余项;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,三等奖3项,主编和参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5部,承办国内国际大型学术会议8次。

团队以解决国家和地方重大工程需求为目标,解决了大量的西北特殊条件下土木工程的各种科学和工程问题,为国家创造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效益。团队将结构抗震减震方面的成果应用到结构减隔震设计中,部分成果被写入国家和地方规范;将滑坡泥石流结构防治研究系列成果应用到舟曲、陇南泥石流、滑坡和边坡治理中,成果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验收中获得优秀;创新性地将钢结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西北重大工程、大跨度钢结构工程和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中;创造性地研究了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方法,为中西部多个省份纠偏处理了数十幢危楼,对兰州黄河铁桥进行了顶升和加固;研究了西北高速公路、高铁、地铁、低丘缓坡造地和建筑等高边坡、深基坑、黄土隧道等特殊工程问题,将成果应用到国家和省市重大工程建设中。(选自《杏雨槐风 化育惠溥》一书,作者:朱莉萍)